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源于金亚秋院士1988年创立的波散射与遥感中心,经三十余年研究积累,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自2013年教育部批准立项以来,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学院多学科交叉创新科研平台,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电磁散射机理、微波遥感图像解译和参数反演等研究中取得了多项重要科技成果;构建了完整的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的培养体系,逐步建成产学研协同发展,面向世界一流的“空间电磁信息智能感知”研究基地。

实验室以深厚的电磁波物理研究为基础,在雷达遥感、月球探测、可见光通信、毫米波通信等领域承担了多项国防项目,在国家探月工程、雷达卫星等重大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雷达卫星图像解译应用难题,提出“微波视觉”理论体系,成果在多型雷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部署应用;在复杂随机介质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及空间微波遥感信息领域,提出自然介质层极化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参数反演、特征重构的系统理论与技术;在合成孔径雷达(SAR)、主被动微波遥感正演与反演及中国风云,海洋系列卫星数据验证和应用研究、嫦娥探月工程微波辐射建模与氦3反演、天地海环境中目标电磁散射计算与特征识别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空间通信领域,开展了深空通信与光信息传输的研究,率先实现长达4.5kmW波段高速毫米波通信。

目前,实验室团队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引入遥感目标检测与识别领域,并取得良好的研究进展。在“第一个复旦”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实验室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积极融合通信、遥感、6G光子学、微波光子学等方向,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空天电磁信息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室为目标,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育过程中,促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共同发展,提升实验室学术影响力和产业支撑水平。